今天受邀到一場建築系畢業班的的設計評圖,

經驗了學生企圖用自己的想像力宣告對世界的了解。

是該開心的,在多媒體應用軟體的輔助下,學生普遍對設計圖面品質的表現,都看似煞有其事。

或許年輕的一代,在Google及網路社群的轉貼文化下都能夠快速地學會如何臨摹出一樣的圖面表現;

但是一經學生的 presentation後,極弱的邏輯性就完全的原形畢露。

大家都要談世界地圖,大家都要研究城市,也從看似工作量極大的設計分析圖說中企圖去牽拖自己的設計與世界的對話。

pandoras-box.jpg  

就在你對新一輩的建築人對世界層級議題的興趣感到驕傲,並積極地想要與他們展開一場答辯時,

一片死寂的鴉雀無聲,對自己定義的問題與之後所衍生出的研究甚至於最後的設計完全無法辯護,

完全不攻自破, 所以該是一場設計討論、教學相長的交流過程,變成了一場展現軟體技法大賽。

我從這裡看到的是一個台灣社會年輕人普遍的問題-「無法獨立思考,人云亦云」

沒有人對於正視根本的問題有興趣,就是避重就輕地選簡單的事情來表現。

是憂心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世代對於台灣要在世界上從產能規模轉型到增加附加價值的經濟競爭力是沒有準備好的。

去年剛回國時, 常常很好奇為什麼一大群年輕人都要帶無鏡片膠框眼鏡,

就個人看來,一整個荒謬,或許就是看日本或韓國的流行雜誌吧!

也不問適不適合自己,反正大家都這樣穿,就是要跟著這樣穿才潮!

這種不問問題的盲目跟隨方式,在過去台灣以代工(OEM)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或許是適合的;

但是目前連對岸都要將「量的GDP成長力轉化為質的成長力」的政策下,真心希望我們的年輕一代都更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每在教學時, 總是不斷的提醒學生,

「要提早認識自己, 將自己跟別人的差異性轉化為競爭力。」

這過程不簡單,或許沿路會不地的受到質疑,

但是由開發自己的競爭力進而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才有可能在社會裡創造出不一樣的經濟價值,也才有機會讓台灣的經濟真正經由創新轉型。

年輕人! 大家加油吧!

//圖片來源: Growing Mus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金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