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facebook的轉貼文上讀到商周的一篇文章「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我甚表贊同,在國外生活了八年,再加上自己環球商學院課程的洗禮,深深體會台灣的年輕人,多數欠缺的是甚麼。

今天,在一個談未來商業合作的機緣下,我來到了台北市郊的一個工業區,巷弄裡的一樓空間,我發現「在台北也可以壯遊」。

這個過去的廠辦空間,在經營者的概念及巧手下,成了一個國際青年會所。

(圖: 每一雙鞋都是一段旅程,一個夢想)

shoe sellf.jpg  

初入,操著法國口音的Greg與愛爾蘭口音的Alex, 正在門口叼著菸,彼此分享著為何來到台灣。

Greg 是個廿三歲的法國青年,才來台灣一個禮拜,

來台灣之前,他曾如我的作家友人藍麗娟(為了尋找自己,跑到紐西蘭酒莊去學釀酒)般在澳洲的農場工作及生活了兩年。

Alex,是個來自愛爾蘭的C型鋼鐵公司老闆,自從歐洲景氣衰退後,在愛爾蘭整整待了十一個月,等不到任何訂單後,決定,收起事業,出遊到亞洲!

廿歲出頭的青年跟四十歲的中年人,相異的是年紀、職業、國籍;相同的卻是尋找人生其他可能性的強烈欲望。

五年前的冬天,在紐約創業一年後心力交瘁下的我,決定花兩個星期去尋找電影Under the Tuscan Sun (托斯卡尼的艷陽下)中的壯闊風景及田野生活。

來到位於Bologna近郊的Castle of Galeazza,經驗了類似這一群來台北壯遊的西方人異國生活。

Castle of Galeazza 的經營者Clark來自美國賓州,

他開玩笑的說,當年大學念的是藝術史,畢業之後不知道能找到甚麼樣的工作,

經過了希臘,來到了義大利的Bologna,在異鄉裡找尋人生的方向。

在曾經頹圮的古堡裡,用他的雙手,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要讓這個「租」來的空殼古堡成就他的 Reading Retreat in Rural Italy。

Casello di Galeazza 4.jpg      

在十一月底的寒冬中,整棟古堡裡,唯一有暖氣的地方,就只有在廚房及公共餐廳的部分;

甚至share的寢室裡, 也只有透過電毯,讓我們不致於在睡覺時凍死。

我想這唯一有暖氣的空間,是Clark夢像實現的手段之一吧!

在這個空間裡, 我們跟世界各地來的陌生旅客,有音樂家、藝廊老闆,一同享用Clark所準備的餐點,跟無止盡地享用在地釀製的紅白酒。

年輕音樂家為我們演奏貝多芬的動人曲目;藝廊老闆跟我們分享他收售藝術品的多年心得。

foto_12.jpg  

(圖片來源:Castle of Galeazza)

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故事,一整晚的談天說地,發現大家的共通點都是透過這趟旅程來「Reinvent Ourselves(重新創造自己)」。

無關財富、無關年紀、無關文化,在這一晚,我們都是幫助彼此尋找自己的朋友。

Casello di Galeazza 3.jpg  

(圖片來源:Castle of Galeazza)

找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每每在任教的學校裡,跟Y世代的建築系學生聊起對自己未來的想像是甚麼時,

很訝異地,通常答案都是一致的「爸媽希望我畢業後馬上考到建築師執照。」

在我問「然後呢?」

通常不是考研究所 , 要不就是還沒想。

透過壯遊, 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極限;透過未知,我們得以了解如何與恐懼相處,並進而超越自己。

很高興今天在台北的邊緣,看到一個小小的跨國世界正在成形。

台北或許不太美,但是她的可能性,還真是無所不在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金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