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足了普羅大眾所重視的私有利益後,街道質感卻意外地保留住。 一種屬於新建築跟舊古蹟的對話方式,讓該建築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之際,也豐富了城市景觀。

搶容積,把建築物室內空間的可用面積推到最大,對開發商而言,向來是建築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 對他們而言,增加容積,就能增加售價;對買方而言,陽台,屋頂加建,是否合法,不重要。 加成了,在一坪動則近百萬的市區房價而言,像是佔了便宜,喜不自勝。

 

在台北,花博期間,為了要增加更多的公園綠地。 鼓勵地主將自身的空地妝點成公園,容積獎勵也成了公部門的最佳利器。

 

但是,增加了容積之後的城市舒適度,似乎沒人在乎。 樓層增高後,對城市行人所產生的壓迫感,街道上所應有的陽光覆蓋,沒人正視。

 

在紐約,以傳統空間創造實驗市場的 Chelsea Market對街Porter House實現了一種另類增加容積的設計策略­­__在滿足了普羅大眾所重視的私有利益後,街道質感卻意外地保留住。 一種屬於新建築跟舊古蹟的對話方式,讓該建築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之際,也豐富了城市景觀

_MG_9498   

(攝影:林政億)

走在第九大道跟15街的熟悉城市街角若非刻意抬頭上望百年來,除了過去穿著圍裙的屠夫變成凱特摩斯般模特兒與多元領域的設計師外行人感受到的都市實體空間與尺度與百年前的它相差無幾

 

跟開發中國家相當不同的是,多數歐美國家了解,一個具深度的城市景觀成型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


在法國詩人Charles Baudelaire筆下城市建築物的外牆是都市漫遊者Flâneur以都市街道為居室的內牆在大都市裡居民在街道上行走的時間佔了都市人一天多數的時間要為城市生活增添生活質地怎能忽略圍塑這漫遊者生活空間的建築物呢?

 

跟開發中國家相當不同的是多數歐美國家相當了解一個具深度的城市景觀成型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

在紐約我學到一個城市對維持優質街道空間的態度新舊建築在絕對均衡的交織下為城市人創造有城市特色的漫遊境地

 

Porter House旁的Old Homestead是個自1868年便存在於此的牛排館

延續著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Porter House的開發商兼建築師團隊SHoP在開發該住宅案時選擇保留底層的超過百年,曾經為進口酒商及傢俱展場的歷史建築物鵝黃色的建築它那屬於新古典時期的裝飾細膩度,歷久彌新

 

為了在維持古蹟建築街道行走經驗及增加容積的權衡下設計師決定讓增加的樓層部分在兩個街道面,向後方退縮退縮的空間則透過懸掛於牛排館上方的三公尺深度予以補償因退縮喪失的容積開發商透過購買鄰棟建築尚未使用完的空中容積以達到這極富創意的解決方案

抬頭看新的容積幻化為一個鑲嵌在歷史樓房上的建築黑色量體滿足了開發商的經濟效益也成就了都會人在乎的都市及建築美學夜晚這個黑色的現代量體在太陽光及建築燈光的交替之下原本隱身在新古典建築後方的量體透過一條條刻劃在量體上白光束的張顯粉墨登場在夜幕低垂後成了照亮這個紐約新生的潮空間主角也為周末的夜生活拉開序幕

porter_house_1may04 

(來源: Wired New York)

 

對紐約人而言,自身空間所帶來的享受是個人的,但對建構城市印象的建築外牆而言,一個如此小規模的設計決定,對城市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是公共的。

 

自己在紐約職業後對於西方世界針對文化資產的保存體會更深

 

每每在住宅設計案申請建造的過程中,延宕最久的便是歷史古蹟保存委員會那一關曾經有一位業主為了安裝一個窗型冷氣只求跟酷夏的高溫抗衡因為要通過該保存委員會的審核他在建築師圖面文件上的花費整整是冷氣機的廿倍我們的設計師在現場會勘之後不但繪製了一整棟古典建築的外牆立面圖,並標示冷氣的安裝位置同時,也精心挑選安裝在窗型冷氣後方面對街道面的百葉格柵只求在視覺上對古蹟建築美學的衝擊降到最低

 

像這樣的經驗乍聽之下頗荒謬對於這些富甲一方且有社經地位及能力購買在紐約上東城的豪華公寓的居民而言他們有千萬個理所當然讓自己住家內的享受達到最高境界但是對紐約人而言冷氣機所帶來的享受是個人的但對建構城市印象的建築外牆而言一個如此小規模的設計決定對城市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是公共的。

 

台北在新蓋的建築裡多數尋求鶴立雞群對建築線外的城市開放空間相對冷漠在面對寬闊的大馬路上空調的室外機如蝗蟲般爬滿整棟建築在新開幕的銀行分店為求省自己的荷包用極為廉價的仿花崗岩美耐板,直接包裹住前一位承租人在騎樓結構柱的裝修在新開張的連鎖藥房以釘槍及夾板妝點騎樓及包裹建築體只求速速開張速速有營收在這酷炫的臨時建築背後隱藏的是無限的公共安全問題及對都市行人視覺感官上的不尊重肥了自己的荷包卻犧牲了我們的市容及生活品質

AC & Elevation  

 

這樣的現象不勝枚舉。 在城市魅力決定世界舞台競爭力的時代我們是否能在成個人之美的同時也成就身為都市漫遊者的居室美學呢

Porter House的做法,成功改變了傳統建築師與開發商甲乙方的關係,讓建築師成為開發商的一份子,是否更能在提升環境品質的前提下,在獲利與良好的公共生活環境間達到平衡點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金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